凉入画屏秋缈缈

太岳粉

【张居正书信】31与蓟辽督抚(很短的信+硬核的背景介绍)

*这封隆庆三年给谭纶的信很短,但是梳理背景看古籍用了好久,\(^o^)/~请大家摸摸我的头

《与蓟辽督抚》

     蓟事仗公雄略,有渐振之势,慰甚。入卫之师疲于奔命,人人以为不便,然而终不可裁者,势诚不能也。大疏已明,无容复议。

    戚帅不知近日举动何如。折节以下士夫,省文以期实效,坦怀以合睽贰,正己以振威棱,乃渠今日最切务也,相见幸一勉之。

睽贰:意见不合的人。   威棱:威势。



    然后到难点了。就是信里的“入卫之师”。

    从头说起。蓟镇早就存在,但众所周知的九边重镇之一的蓟镇设立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俺答大军直抵京郊之后,由严嵩提议设立。

    蓟镇设立后,因为本地土兵力量单薄,就采取“入卫”制,即每年其他边镇轮流派兵到蓟镇戍守,规模浩大。最初为18支,每支3000人,之后常有变化。在有些奏疏中也称“客兵”(如杨博《奉旨条上破格整理蓟镇兵食疏》)。



  入卫之师的弊端主要如下:

  1,入卫士兵常年远戍,苦不堪言,生活悲惨。

  2,在蓟镇方面,入卫士兵战斗力差,管理混乱,耗费粮饷,得不偿失。

  3,在其他边镇方面,削弱了自己的战斗力量。



  所以隆庆年间,要求撤销入卫之师,改用募兵制度的呼声此起彼伏,比如:

  隆庆二年,镇守蓟辽的戚继光谭纶要求入卫之师撤回各边镇,改募兵,练兵,增强军队战斗力。

  都御史庞尚鹏,直隶巡按御史陈于阶,给事中光懋,宁夏总兵雷龙等都要求撤回入卫之师。

  之后隆庆四年,宣大总督王崇古请求裁减宣大入卫蓟镇兵数。

  杨博也提出过类似建议。


  但是这种请求并未得到明廷的批准。张居正在信里对谭纶解释说“然而终不可裁者,势诚不能也”,就是为此。

  

   万历五年,陕西御史刘国光请求撤回入卫之师。仍被否决。

   (《明实录 万历五年七月 乙巳)


   有明一朝,从设立起,入卫之师始终存在,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都一直在戎守蓟镇没有取消。


  *当然,这期间一直有动态变化,可以写一本专著,这里只是介绍主要脉络。

评论(23)

热度(101)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