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入画屏秋缈缈

太岳粉。欢迎日主页欢迎留评。杂食党无洁癖。置顶被屏,同人都在“太岳的同人”合集。叫我“缈缈”或“麓麓”随意。在word单机一个太岳原型的长篇古言,短篇暂时咕咕咕😂扩列请私信。
wb:太岳白圭潇湘外

【长篇话本《东楼艳史》另解】PUA和反PUA的生动警示教材——两个大明渣男的巅峰对决

 @prophet  的 十七回话本小说《东楼艳史》历时一年多竟然没有鸽,完结了。这部小说有俗气的标题,奇怪的CP(张居正/严世番),博♂物♂君♂子一般精彩的知识,以及各种梗和原创艳诗(我并没有参与写诗)

    然则,你们觉得P太放下很有价值的科研事业,来写这8W字的文,只是为了练习打字速度吗,或者是为了建设大型停车场吗?

    并不,《东楼艳史》不为人知的价值是,P太是极其有社会责任感的讽喻带文学家,她用活灵活现的笔触揭露了PUA的丑恶套路,绘制了一幅世情画卷警醒世人。

   全书可分为五大部分。请允许我按回目揭开文中的PUA套路和反制攻略。为了不冒犯历史人物(减少我黑本命的负罪感),以下太岳=张居正,东楼=严世蕃。点击回目标题跳转链接。


   【第一部分  太岳心机】

   第一回  张举人巧言戏恶霸  严公子醉居西风院

   初读第一回,读者印象是首辅的公子东楼无恶不作欺男霸女,进京赶考的举人太岳非常纯情。东楼目击太岳打抱不平的举动和“眉目疏卷如墨画”的外表,对他产生了占有欲。读者不禁为太岳捏一把汗。

   可是,事情真这么简单吗?江陵渣男张太岳在这一回娴熟运用了“建立人设"的好奇陷阱。他在京城无依无靠,故意在权贵云集的西风院附近逡巡,抓住时机当众展现机智勇敢的人设,又飘然而去,留给东楼无尽的好奇。就算他这次没有PUA到东楼,也迟早会有其他人上钩。

   可怜的东楼成为猎物而不自知,还以为自己是主动方。

    

  第二回 吴世卿毒计害良人  张居正书斋遇严郎

  这一回,太岳主要用了增加对方沉没成本的PUA学。对方投资越多,退出的心理成本越高。

  东楼为了得到太岳,开始设局,在闺蜜的指点下,东楼不惜重金租赁豪宅,安排群众演员作下天衣无缝的圈套。

  诸位看官,东楼以为是在捕猎,没想到自己已经成了太岳的套中人。可悲,可叹!害人之心不可有,机关算尽,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三回 太岳初登门邀文会 东楼巧瞒天宴鸿门

   这一回,太岳运用了两种PUA技。

   第一种,适当给予回馈,让对方误以为进度条推进了,得到满足感,欲罢不能。”严世蕃见张居正果真打听起了他,心花怒放“

   第二种,把对方拉入自己的低价值可抛弃社交圈。太岳带着东楼去参加进京赶考士人的文会,东楼以为太岳把他介绍给了朋友,信任度大幅上升。

   心机深重的太岳还刻意挑选了才华拙劣的文会圈带东楼参加,一方面,让东楼产生自己是同一层次的认同感

   更险恶的原因是,进京赶考士人大多是萍水相逢,这些士子附庸风雅,诗中连严子陵和屈子都搞混“,会试登第可能性极低。这个社交圈的可持续度非常弱,这就方便太岳随时不留痕迹断绝关系。不信请看在之后会试结束,这些文会成员一个都没再次登场,全部落第卷铺盖回老家。

   

   

    第四回  误打误撞世蕃传情 半推半就太岳入港

   这一回,太岳综合运用三种PUA技。

   一,展现唯一性。东楼平素接触的人都对他投怀送抱,只有太岳故作矜持,这一回,东楼的心态发生偏移,从开始只是想寻欢作乐滑向真正上心。“我这冤家恐油盐不进。莫瞧他俊逸风流,那日里一见我便知道,他是个骨子里素要强的。”

   二,树立反差萌人设。在文会上,一向写诗很烂的太岳竟然写了一首好诗《拟西北有织妇》。

        对PUA缺乏了解的人东楼误以为这是太岳真情流露。”严世蕃一见这首诗,不由痴了。心头是一如东风夜放花千树,喜的、欢的、乐的五彩斑斓。“

   三,暧昧陷阱。看官注意!暧昧陷阱法是转折点,是两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阶段。具体有三步:

    1 以暧昧挑起对方情绪波动

   ("居正听了,竟忘却二人叠手交坐,动容痛惜") 

     2 以压迫引导对方主动提出建立关系

  (张居正心下虽动,面上仍持纠结。见世蕃一味倚来,只得在炕上后撤,道:“你坐直些。”

     严世蕃一面猜他心思,嘴上便道:“居正,实则我从不曾行过断袖事。今日但得你一言,此心愿与你夜夜修好。”)

    3 提出不合理要求让对方接受,建立两人不平等关系。

   (严世蕃回过神来,便觉张居正探向他身后,兀自一醒,心下惊慌,暗叫不妙,便出声喊:“且住。”但张居正弩弓已张,如何肯停。又见他面上惊慌,心下软了一分。便亲他的嘴,道:“好东楼,片刻便成。”)

    自此,东楼已经陷入太岳魔掌。各位看官,切勿动害人之念,否则就如东楼,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部分 东楼反杀】

    第五回 分宜执笞棒打鸳鸯 江陵纵笔鲤跃龙门

   这一回是转折期,从套路走向真情。两人没有见面,推动关系升华的是外力。可见技巧虽有用,天时地利也不可少。如果没有这一回的外力,两人的关系可能迅速冷淡无疾而终。

   这一回发生三件事:

   1 东楼被老父亲痛打。家长的反对激起东楼逆反。

   2 太岳发现东楼身份是伪装的,震惊之余思考下一步对策。

      两人不能相见,客观上造成了忽冷忽热的短暂别离局面,有助升华感情。

   3 太岳荣登二甲第九,两人社会地位的差距缩小。太岳的心理也随之发生微妙改变。

    

    

 第六回 双双释褐喜惊相逢,千千情网福祸罗织

     这一回,东楼小公举痛定思痛,觉醒了,开始反制渣男太岳!

    东楼知道中进士后都要到吏部报到,利用家庭背景谋得吏部要职,并悉心打扮”眉秀目漆,佩玉簪缨。青袍帽乌角,服补绣鹭鸶“。

    吏部是东楼这种官宦子弟熟悉的场合,东楼选择在主场出其不备截获太岳,占据心理主动权。

    果然,太岳猝不及防狼狈不堪。而且两人的暧昧被同年看得一清二楚。太岳在心理上输了一局,私情又当众暴露。自此,无法摆脱东楼。开始为他牵肠挂肚——

   ”居正晚上不知怎么又想起东楼来,转而暗恼自己多情。“

    终于,太岳难以自制去寻找东楼,并发生了类似字 M 圈的情节。

   

   

   第七回 乱纷纷冤家喜闹宴 情切切痴人苦望郎

   这一回,东楼用的技巧是”制造共同敌人,拉近彼此心理”,可怜的王世贞主动领了这一人设,成为太岳和东楼共同的长期对家。

  东楼还熟练运用“危桥心理',当两个人同处一个危桥的时候,两个人会心跳加速并且产生误以为对方就是自己命中的另一半的错觉

  虽然还在冷战阶段,两人感情已经走向热烈。


   

 第八回 严郎含怒大闹东园 粉墨携君祝寿高堂

  东楼在节庆日和太岳再次相逢,营造仪式感。同时又是自家主场。

  这一回,东楼假装自残博取太岳同情。”三眼二语说毕,便探手自桌边黄花梨架上抄来一把中唐鄣刀,左右扯开自己衣衫,竟掀那乌鞘来。见此太岳哪还顾得上旁的,骇了一跳后,连忙捉住他的两只手“。怀疑太岳后来夺情时的”公杀我“是跟东楼学的。

 各位看官,切勿模仿!这只是话本小说,作者为了制造戏剧冲突什么都写得出来。现实中这套是行不通的,现实中的渣男就算你真的自残成功也不会回头,你还会上今日头条被全网嘲笑,在乎你的人会气得要命但没有办法奈何渣男,你也没有东楼那样当朝一品的老父亲。

   这回的车之后,渣男太岳也爱上了东楼。开始甜文模式。


【第三部分 甜宠模式】

   第九回 徐学士暗语授机宜 罗监生求官献灵宝

   这回就是两情相悦的甜文和车。太岳对王世贞的嘲笑已经不以为意。

   第十回 毒懋卿斩吴庇欢心,妙居正挥毫高擢进
   这回还是甜文和车。值得一提的是,这回表现了东楼为人处世的倜傥才华(且不论道德取向)。东楼能得到太岳的爱,并不是靠一味当舔狗,他也有独立的事业和人格。



【第四部分 三观裂痕】

    第十一回 太史戏飞语修洞玄 仙师解秘签游太虚

    甜宠的情节无需过多重复,这一回,不可破解矛盾浮现。太岳认识到他和东楼的三观不合,在感情和自我的冲突中,他会如何挣扎和抉择?

    这部小说中的东楼形象几乎是从头到尾固定,而太岳的形象是不停发展的,感情变化过程也是他的人格斗争和完善过程——实际上可以视为他踏入官场的心路隐喻。


    第十二回 蜚语闹严府几重忧 春风弄冤家千里愁
    上一回的内部矛盾还未展开,这一回又出现了新的外部矛盾——家庭压力,舆论压力。巨大的压力让两人燃起激情,让三观裂痕暂时搁置。

    这一回的车感情非常浓烈,太岳甚至主动提出建立长期关系。然而,这只是关系崩溃前的超新星爆发。


    第十三回 徐存斋燮理弄阴阳 玉郎君解羞戏冰火
    前两回紧张的氛围需要缓和。这回李春芳和王世贞插科打诨。徐阶和胡宗宪出面愿当和事佬。读者轻松愉快中看到一点HE的希望。


    第十四回 绮绮窗闺戏风弄雨  梁梁屋月巧释前嫌

    这一回,之前两个人的小世界被打破,社会道德因素开始进入。东楼的亲情,太岳的师长情,都柔软阻止着两个人的感情。结尾照例一场缱绻的车暂时搁置矛盾。


    第十五回 神仙洞中鸳鸯野合 狸奴宴上鸿雁寒分

    这一回是2020年3月3日写的,当时大家都宅在家里,P太可能也很有闲情,用了几千字的篇幅写了一场唯美的车。

    结尾平地风波,一切都快结束了。



    【第五部分 水流花落】

    第十六回 无媒妁蛱蝶拜高堂 有诗酒痴梦弄风月

    这一回太岳彻底认识到东楼的三观不正,被感情迷惑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始重新萌生,逐渐回归治国平天下的初心。

    喜宴的一场狂乱欢爱是悲慨的告别绝唱。


    第十七回   情依依旧物归原主  泪滚滚西风醉梦人

    离别尾音。太岳在国难的刺激后,完成第一阶段的自我成长,彻底以社稷为重,割断情丝,拒绝严党延纳,暂时归隐江陵。

    东楼回归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恣肆,回到旧日的狐朋狗友中。

    两人的相识以欲望起,以感情而纠缠,最终因三观而分道扬镳。



    回归文题,警示教育,pua是没有价值的,太岳如此有才,东楼的家庭如此显赫,他们的苟合尚且是水流花落,无语怨东风的BE,浪费了时间,留下心理伤痕,更何况资质平平的你我他呢。各位看官,还是把宝贵的青春用到建设社会主义和写同人文,画同人画上面吧。


【同人,申时行】玉蜻蜓 · 谁适为容

(去申时行故居游玩后写的苏州风俗小短片)

  我是块粗劣的玉,似是而非的圆形,混沌的青白色。什么蓝田玉羊脂玉若是会说话,一定耻与我为伍。

  那个少年从原石毛料铺的角落里拿起我,掸去灰尘,斯文和气问店家看在老邻居份上,可否再让他十文铜钱。店家抚着山羊胡子笑说:“时行,看你文曲星转世,老伯我就让你一次。等你中了状元,别忘了给我这小店题个字。”

  也只是一说,这个叫时行的少年不过十六七岁,店家老伯已经六十多了。我积年在店里听街坊讲古,成了精无事不晓,还能隔物而视,知道中状元哪有那么方便,像拿着券提货呢?哎,别说时行中不了状元,就算中了,那时老伯坟头的草也有一尺高了吧。


  时行把我和几样工具笼在袖子里带回家,他家很大,但很快我就知道了这不是他家,是他舅舅徐知府家。时行没有爹娘,长在舅舅家,跟着姓徐。咦?徐时行这名字倒也好听。他把我藏在书堆里,每天没人时就拿出来,在灯下勾画墨线,用铡砣蹭出轮廓,顺活细雕,直到没有一点多余的玉肉。我成了蜻蜓的形状。

  有次他对着我入了神,舅舅推门,时行慌忙把玉塞进袖子里。舅舅看他面前摊开的书经,问了几句,时行对答如流。舅舅颔首:“汝默又进益了。蜻蜓找你玩,你勿要理她。你只有一条路,念书。”

  时行没那么喜欢念书。蜻蜓是徐家的三小姐,他的青梅竹马。蜻蜓自然是小名,大名是徐适容。


  “谷雨三朝看牡丹”,苏州风俗,谷雨时节,种植牡丹的私家园林都会对全城敞开,文人雅士对花谈风论月。徐知府天天赴鹿苹之邀,也不好拘着小辈,看时行这些天功课又精进了,就让他陪适容去附近的乐圃园赏花。

  时行把我笼在袖中,出了徐府。吴地安宁祥和,女子都如男子一般出门,只一个老仆跟着。适容和时行一见面就爱嬉闹,嫌有旁人拘束,给了老仆十几钱让他自个去吃茶。

  走到乐圃园门口的桥头,遇到敲锣打鼓的娶亲队伍,时行拉着适容避在路边看热闹。四个人抬着一顶花轿,新郎官骑在马上。适容掩嘴笑了,踮起脚贴着时行的耳朵说:“这新郎官脸通红,像刷了三层朱漆。”时行笑意盈盈说这算什么,等他什么时候当新郎官,让适容看他脸,保准比这个新郎官还红呢。适容“哎呦”一声拧他耳朵:“和你说正经的,你就会说笑,你的新娘子还不知在哪里!”


  “汝默!”两人正打闹,走来两人,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僮。我隔着衣袖瞅去,这两位一人年近三十,白皙和美,眉眼间掩不住俏皮。另一人年岁和时行差不多,长身玉立,气质端肃,倒是浊世佳公子的式样。年纪大的那人背着手,打趣时行:“汝默,你只顾在这里玩闹,吴家巷的小娘子几天找不到你,眼睛都哭红了。”时行正色:“凤洲兄,不要说笑,这是我舅家表妹。”凤洲慌忙拱手说得罪。时行向适容介绍这两人,凤洲姓王名世贞,是进士,这次回乡探亲;另一位也姓王,名锡爵,苏州府太仓的少年才子。王锡爵少言寡语,朝徐适容看了两眼,又回过头去静听王世贞和时行聊天。王世贞有趣得很,我一直想再遇见他,很多年后我终于又遇见他,他已经没那么爱说爱笑了。


  聊了一会,王世贞和王锡爵携手离去。刚才时行和适容打闹,像极了年少夫妻,桥头小贩在心头记了一笔,见人散了,赶紧凑过来,悄悄拿出一物说这是新鲜玩意,小哥可要?时行眼尖又博学,挥手说不要。小贩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并不纠缠,转身走了。

  适容问时行这是什么,时行期期艾艾:“好表妹,饶了我吧,这不是你该打听的事。”适容被他吊得越发好奇,扯住他胳膊:“你不告诉我,我就回去问你舅舅。”时行只得小声告诉表妹——我看他是本就想说,故意卖个关子罢了。时行说:“这东西叫‘广东人事’,长四五寸,先用热水浸泡,慢慢发硬,然后用绳束在根部,用手助其出入吐纳。”

  适容开始还认认真真听,忽然满脸通红,发怒了:“你是哪里学来这种......这种东西?”时行噗哧一笑眨眨眼:“我早说着不是你该听的,你非要我说,我说了,现在倒来怪我。我只是书上看来的。”

  适容无语,刚才那小贩还在桥头来回,提着竹篮哼着苏州小调:“月子湾湾照九州,太白金星做个讨饶头,养爷养娘再养一个少年贤妻子,明朝头还要买只贴车牛......”


  进了乐圃,园中到处都是赏花人。时行和适容不知不觉走到后院最僻静处,见一座空心假山,山脚一块孤零零的柱状假山石。时行指着石头笑:“表妹,你看这石头,像不像那‘广东人事’?”

  适容的脸一阵白一阵红,想骂他说不出口,只好怒目而视,却见时行忽然严肃,笑意盈盈的秀目变得澄彻:“适容,跟我去假山里面,我有东西要送你,有话要对你说。”


  时行带着适容到了假山洞里,念了一首词。现在回忆起来,我只记得后半段:

  “扶绛萼,倚芳丛,粉墙东。好花易落,者些态度,谁适为容?“


  时行念完词,拿出我递给适容,握住她手:“适容,我想娶你。”我心想这时行可真不知羞耻,念首词送块玉就想娶媳妇,真是俗话“川条头钓白鱼”。

  适容猝不及防,使劲挣开手,低着头不答话。我想,看来我也可以继续跟着时行。下次等他把我再送给那吴家巷的小娘子了。不知吴家巷的小娘子漂亮吗?

  时行静静看着适容,等了很久。叹口气,再次把我递给她:“表妹,这个你还是收下。我们再去前面看花吧。”适容默默收下了我,还是低着头不挪步。

  时行如释重负地笑了笑,说:“那这样吧,我先往前面去。在桥头等你。你好了就来。”

  时行独自离开往前去了。适容双手捧着我,嘴角是笑的,眼尾竟然隐约有了泪光。

  我想,适容也是喜欢他的,只是有些事说不得。时行啊时行,你什么时候真中状元呢,戏里的状元帽插宫花打马御阶前,婉拒公主,娶了青梅竹马。


  “里面是谁?”适容拿出手帕拭净眼泪,正想移步。一个身影堵在洞口大声喝问,挡住了一切亮光,适容在茫茫黑暗中滑倒了,把我也甩了出去。

  那人疾步上前扶她,我发现这人面熟,一想就是刚才见面的王锡爵。王锡爵连声道歉,说刚才和王世贞分开,他也不知不觉来到园子里,他素来不喜欢喧哗,远远见这假山清奇有趣想来看看,正在心中作诗,忽然撞见适容,以为是坏人,惊吓了她。适容小声说没事,刚收住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一定是很疼了。

  王锡爵也看出她很疼,不能走路,说:“徐小姐,我陪你在这里等着。我让小僮去门口雇顶软轿来送你回家。”

  适容没有反对,忍不住啜泣,目光却盯住地上一处。王锡爵顺着看去,发现了我。便去捡起来给适容:“徐小姐,这是你的吗?要是碎了,改天我再送你一块好的。”

  适容不理他,翻来覆去迎着光检查,还好我这老骨头硬朗,只有一道微微的短裂。适容把我握在手心里。我跟着她上了软轿,王锡爵在旁边步行跟着。

  走过桥头,我听到王锡爵在轿外说了声:“汝默!我送徐小姐回府。你也跟我一起走回去吧。”

  很多年后我回想起这个平淡无奇的下午,发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事,一块粗劣的玉摔了道裂痕,一个女子的脚扭了,一个外表温柔内蕴敏感的少年心碎了,一些情感和误会像石桥下的千年流水,随着醉人而无情的春风漾出一道道涟漪。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横江斜风,零雨其濛。无蓑无笠,谁适为容?


  


【张居正】行至霜降

 简介:“与你同样莹洁的梦,都稍纵即逝。而你偏不顾一切,投向不可及的生命之渊。即使月儿肯收容你的背叛,犹有寂寞伴你千年。为什么巍峨的山岳,不能代你肩起沉重的锁链?”——起初,大家都有点理想,有的人在现实面前一点点妥协,终于放弃底线。而有的人永不妥协。

   


          行至霜降

           一

  我来翰林院前,就听过和我同姓的他的名字。

  我的父亲是个盐商,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在各地买了难得一见的时文集托人带回给我,里面就有他的文,我逐篇揣摩,用工整的颜体抄下来,每篇文末都写上他的名字“江陵张居正”。

  嘉靖二十六年,我在老师抄回的登科录上看到了他。二十三岁,湖广荆州府,治《礼记》,二甲第九名进士。

  他比我大一岁,都是五月出生。可我治了《春秋》。我说我要学他,我想在书院闭门读书,等中了进士再成亲。

  世上的事哪有那么尽如人意,胳膊拗不过大腿。第二年,我便听家里安排,和门当户对的王家小姐成了亲。蒲州望族不过杨张王三家,怎么联姻都不出这圈子。


  蒲州那几年战乱,十室九空,我也不甚安稳。最困顿的时候,父亲的生意青黄不接,夫人遣散了家仆,亲自挑水做饭。后来家里又起来了,嘉靖三十二年,我低低取了进士,二甲一百多名。


  同乡的杨伯伯丁忧起复,镇守古北口,给翰林院的高拱写了信。高拱见了我,问我庶吉士考试准备得如何。我没什么底气。我看过张太岳选庶吉士的诗文,和我云泥之别。高拱笑了,说只管去试试。

  高拱又问我有没有号,我说有,条磐,我在家乡中条山的书院读书,我就是山下一块石头。高拱说这号难听得紧,他替我做主改成“凤磐”。是比条磐好听,可高拱不知道,和中条山紧挨着的山,叫“太岳山”。

  但我没反对,我选庶吉士一事在高拱一念之间,我不想得罪他。

  而且高拱也很好......严厉得让我想起家母。


          二

  我庶吉士第一名进了翰林院,授了编修。我终于见到了他,纵使泼天的才华,入了帝王彀中,也得从最底层慢慢熬。登科六年,他也还只是编修。

  我想,他倒也没什么了不起罢。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可惜了一副好相貌。

  掌院让我们作文,我提笔就写《变法论》:“臣闻政通古今,趋时者善;法无因革,责实者成”。那时我还天真,还以为可以靠一己之力对抗全世界,致君尧舜上,再使世俗淳。读圣贤书的人,开始哪个不是有点修齐治平的幼稚梦想?


  我故作谦逊把《变法论》给他看,请他斧正。他毫不留情说立论不错,但通篇空泛不见实措。我有点尴尬和气恼,都是编修,他有什么资格这般盛气凌人?他却拿出一张纸,说:“这是我的《论时政疏》底本,凤磐,你可以一读。”

  我一目十行默读着,越读越慢。读完我双手把底本奉还给他,说:“良服,良服。”他淡淡笑了笑,说:“我上了这道疏,石沉大海。”

  他的笑容温润寂寥如秋霜满径,他的手指修长,指尖沾着一点墨痕。


  再遇到他时,我坚持自称“晚生”。这些后来都被暗中观察的王世贞写进了他的史书,说我“粗读书,自负能文章,而实少所通会”,说我只比太岳小一岁,却对他自称晚生,“此何说也?”


          三

  以为我能和他切磋文字岁月静好。第二年,他却忽然请假回了江陵。三年后才回翰林院。我和他通了好多封信,后来我这边的信在万历十年以后都销毁了,他那边的信在抄家时,我也暗中授意邱橓尽数销毁。

  这三年发生了很多事,倭寇入犯南直隶江阴县,兵备道王崇古是我舅舅,不敢出战,江阴钱县令纵马出城迎敌,战死沙场,舅舅还试图冒领战功。钱县令是江陵人,太岳的同窗好友。


  弹劾舅舅的奏章鹊起,舅舅入京自陈,对我说严阁老会保他。

  我有些讶异:“鉴川舅舅,什么天大的事都能按下来吗?”

  舅舅一副“你还是太年轻”的表情看着我,满不在乎说:“死了一个县令,这叫什么天大的事。我们张王两家有的是银子,财可通神。朝中又有你杨伯伯。”

  “可这样对吗?”我犹豫了。

  “子维,那你以为你的第一名庶吉士是怎么来的?我步入官场才十年,一路高升,又是怎么来的?”

    我语塞了。

  “官商一体,挣了钱,送礼,买官,供子弟读书;读书,当官,有了权,庇护家里经商。如此生生不息,自古到今天道不易之理。”

  “那天下怎么办?“

  ”我们几家永保富贵就够了,这口锅坏了,你就不会换口锅吃饭?”

  “会有人不一样吗?”我试探地问,想起笑容温润寂寥如秋霜满径的他。

  “有,但那人不应该是你。”舅舅答。


          四

  三年后,他回了翰林院。

  那三年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很少提,也没在我面前说过鉴川舅舅的不是。只是在制度典籍之外,又默默钻研起了山川地形兵法武备,他还有了一个好友戚继光。


  嘉靖四十一年,我和他一起在翰林院重录《永乐大典》,

  那年冬天,我次女转姐出生,生来发垂额角,眉目如画,让我很是怜念。转姐满月,我邀了翰林院几位同列到家小酌。

  酒至微醉。大家顾着明天还要继续修书,早早散了。他家都是儿子,物以稀为贵,他没走,从乳母手中抱过转姐逗了一会。

  乳母抱转姐回别屋歇息。我说他家有个儿子一岁,可要考虑结个亲家。

  他说他也想,可惜礼记说同姓不婚。英宗时有人同姓结亲,还下了诏狱。


  “什么?”我心砰砰乱跳。

  “同姓不婚。”他冰冷如霜的眸子染了几分酒醉的迷丽,笑吟吟看着我,“凤磐,我们一起下诏狱吧。”

  庭中银杏树上的浓霜被月色晕染了一层又一层,房里生了银炭火,寒意消融。

     我借着酒意拉着他的衣袖,扯开系带,哆哆嗦嗦倒在他怀里,用唇齿摹画他秀若冰雪的脸,用双腿凌乱地丈量他的腰身。他热烈地贯穿了我,充溢了我的生命。


          五

  隆庆年间他入了阁,人前,他还是那样温润而有分寸,矜持如冰霜。我甚至怀疑那夜是不是我醉酒后的一场梦。

  我当了皇帝的讲官,御史弹劾舅舅和我家败坏河东盐法。皇帝护着我,查都不让查。我懂了钱不可能做到所有事,至高无上的权力却可以。


  皇帝命很短。幼主登基。

  我在外出差事,听说他和高拱动手了,心急一连写了十几封信劝他们。

  高拱还是败了,即刻离京不得停留,狼狈如丧家犬。我听到消息,在回京途中驿站等候他。他那么多学生受过他恩惠,却只有我送他。我看着他树倒猢狲散的惨状,心里生气。

  驿站里高拱还是那么暴烈,拍着大腿大骂满朝官员尸位素餐,当初寒窗苦读的圣贤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只知道送钱求官,搜刮民财。

  我想起我的讲官是送了高拱八百金换来的,有点尴尬。高拱真是个狠人,连他自个一起骂。

  高拱骂完,想起了这点,安慰我说:“子维,不包括你,你是自己人。”

  我又试探地问:“会有人不一样吗?”

  “有,但那人不是你。”高拱答。


  送走高拱,继续启程到家,夫人哭着说转姐得了急病,药石无效,撑着等着我见最后一面。

  我握住转姐的小手,她把我的手背贴在脸颊上,声音微弱叫了一声“爹”,就咽了气。

  “凤磐张子某第二女曰转姐,性慧悟,解人意,而复静重寡言,心甚怜念之......竟以殇死”,我写下这段话。


  王锡爵来看我,说:“凤磐,和我一起修道吧。”

  我想起家乡的道观永乐宫。高拱走了,我没了靠山,不如回家等着尘埃落定东山再起。


          六

  在家乡我假装寄情山水,时刻留意着京师的动向。太岳成了炙手可热的元辅。门客带着我的礼物上京,去太后父亲家,去冯保家,去元辅家。

  门客回来复命,说元辅从不收礼,我的礼,他却收了,很合他的心意。

  我对他的一切爱好都细细揣测过,礼单换来换去,样样亲手挑选,就为了让他喜欢。


  他果然写信邀我回京复职,说他需要帮手,信里还提起我的《变法论》,我自己都早就忘了。

  我回京,他引荐我入了阁。

  可是我和他渐行渐远。


  蒲州遭了旱灾,有人提议蠲免赋税。大家为此一阵乱争,我赞同,反对派来了句我袒护家乡,我便不做声。遭灾饿死的也是百姓,饿不到我们望族大户头上,我何必卷进去玷污清名。后来申时行入了阁就比我聪明,说“吴人不当言吴事”,从不为家乡说话。

  元辅做主,蠲免了蒲州的赋税。言官就攻击他。


  他做什么,都有人骂他。有人弹劾他,他宽容,别人骂他邀买人心,他不宽容,别人骂他一手遮天。

  辽东报了大捷,小皇帝要赏阁臣,他看出不对劲想再查,我对边务很熟,也一眼看出了,可我还是欣然接受了封赏,年轻时我问过舅舅这样对吗,现在我根本不会再问这种幼稚的问题,舅舅说得没错,换了口锅,我们世家大族一样吃饭。后来果然查出问题,我的封赏被追回,颜面扫地。我恨元辅,他总是和大家不一样,格格不入。


  我劝他收敛柔软一点,不要操切,免得结怨太多,为自己身后子孙着想。他说:“虽众镞攒体,不之畏也。”


         七

  他对我越来越冷。万历八年会试,我劝了皇帝把他儿子定为状元,我儿子也跟着名次靠前了,他却不高兴,说我把他架在火上烤。有人弹劾他,我怕他不快,想压下不告诉他,他知道了也生气,几天不和我说话。

  我到底明白了,他和我终究不是一类人。


  我不知道这样忍气吞声的日子还有多久,他手段太高,我怎么都无法超越。

  可是忽然他死了,在死亡面前我们终将平等。


  墙倒众人推,皇帝撕下了伪装,开始追论他。我是出了些力的,为了家族,为了自己。

  他长子敬修的死讯和遗书传来,我有些有些黯然, “ 有便 ,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张凤磐 ,今张家事已完结矣 ,愿他辅佐明天子于亿万年也 。” 我连夜梦到敬修的鬼魂,梦中那双眼睛冰冷,像极了年轻时那一夜之后的太岳....


  我和他年轻时的往来信件都毁了,可我还记得每一个字。

  “静中每念海内同袍,三十年来存者落落如晨星,而知爱如兄者又越在各天。”我曾对他说。

  “别后得途中所寄二书,情款备至,慰谕谆切,触事感怀,不觉慨然兴叹。念知己之辽阔,悟话语之无从也 。”他曾对我说。


  夫人看我神思恍惚,劝我去登山散心。我艰难地登上中条山,极目远眺,高云寥渺,云间是太岳山。白霜铺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我有很多机会选择做一个好人,至少是一个不那么坏的人。可我最终还是选择成为了坏人。

  天天掰着手指算我何时起复的门客们熟稔地凑趣,问我又作得什么好诗。

  我说:“这秋天真好,可惜最冷的冬天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