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入画屏秋缈缈

太岳粉。欢迎日主页欢迎留评。杂食党无洁癖。置顶被屏,同人都在“太岳的同人”合集。叫我“缈缈”或“麓麓”随意。在word单机一个太岳原型的长篇古言,短篇暂时咕咕咕😂扩列请私信。
wb:太岳白圭潇湘外

【张居正书信12-14】答杨巍/熊巡抚/梁梦龙

 指路 7-11

12  《答司马杨二山》

  今秋边烽无警,亭障完固,公之功当为诸镇之冠矣。 

  徐君条议马政,凿凿可行。而公止据原议,辄与转闻,略无增损,视人之善如己之善。此尤见公之襟度恢阔,非世之沾沾有己者可比也。敬服,敬服。 

【注:老张真的会夸人,能找到各种点。首先夸杨巍巩固边防,第二段说徐君提出的建议很好,而你原文转给我,一点也没有改动,说明你“视人之善如己之善”,胸襟多么广阔啊!

  杨巍,号二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此信应该写于他隆庆年间巡抚山西,加强边防之时。万历年间转吏部,发生王大臣事件,案件交杨巍审理。万历十年(1582年)之后,杨巍遇事多听从首辅申时行指挥,声誉渐损。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病逝于故里,享年92岁,追赠少保。】


13   《答广西熊巡抚》

  辱翰教,知广事已有次第,山贼多所斩获。公之威望已著,荡定可预睹矣。

  但闻该省军储甚乏,昨与部议量发帑银以济之。往年剿闽寇,发银二十万。今广中应解钱粮已奏留,而川浙又可责偿原贷。今拟半闽中之数,似宜足用。期使炎荒之民知朝廷轸念之殷,不以遐远而或遗也。

  顷科中建论欲更置督府代者,尚未定,先此复。 

【注:第一段老张先赞美熊巡抚的平定之功。

  第二段是老张开始解决财政保障,让熊巡抚安心作战,老张提出以前剿灭闽抠拨款二十万银,现在免去广西应该缴纳的钱粮,并让川浙归还以前借广西的钱。所以这次打算拨款给广西十万两,应该够了。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恩典不因为地方远就有所遗漏。

   第三段老张做到了别人关心的事情都有回音,暂时没有决议的事情先告诉熊巡抚进度,让他安心。*老张的信都很实在,和4D每封信都有模版都在空洞号召大家洁身自好完全不一样2333333】

  我没找到熊巡抚的资料。怀疑是嘉靖二十九年的湖北籍进士熊桴?但也不完全对得上号。请大家赐教。按说到了隆庆三年才有广西巡抚这一官职,但也找不到熊巡抚到底是哪位。这封信还涉及广西的督府变迁,我还不是很清楚细节。】


14《答中丞梁鸣泉》

  恭喜令望益隆,崇阶伊迩。欣慰之悰,良不可喻。

  近来士习人情似觉稍异于昔,浮议渐省,实意渐孚。鄙人疏发其端而太宰公力助之。太平之休庶几可望,但不知后来何如耳。

 【注:“崇阶伊迩”意思是恭喜快要当大官了。老张开始封官许愿了233333。

梁梦龙,号鸣泉,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这封信写于隆庆年间梁梦龙担任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期间。

值得一提的是梁梦龙的孙子在梁清远《雕丘杂录》中说过一段话:“野记言,江陵相予告还朝,真定守钱普创为步舆以媚之,步舆内数童子,执拂供役,无异舟车。余记先祖言,曾亲见江陵公过真定,所乘绢轿无异恒制,但轿傍二童子执拂步随耳。无步舆之说也。”

老张最后一段说在他的倡导,杨博的协助下,现在官场习气逐渐好转,“但不知后来如何耳”,这个结尾有点难受】


【张居正书信】《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

忽然发现太岳有封写于万历二年反对土地兼并的信是文言文阅读题,好开心,因为这次不用自己手打了。愉快复制转发,有需要的同学顺便把文后几道题目一起做了吧。大魔王气场全开的一篇书信,表白太岳!文风总是那样利落明快

————————————————————-

  来翰谓苏、松田赋不均,侵欺拖欠云云,读之使人扼腕。

  公以大智大勇,诚心任事,当英主综核之始,不于此时剔刷宿敝,为国家建经久之策,更待何人?诸凡谤议皆所不恤。即仆近日举措,亦有议其操切者。然仆筹之审矣,孔子为政,先言足食;管子霸佐,亦言礼义生于富足。

  自嘉靖以来,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而继秉国者,又务一切姑息之政,为逋负渊薮,以成兼并之私。私家日富,公室日贪,国匮民穷,病实在此。

  仆窃以为贿政之弊,易治也;姑息之弊,难治也。何也?政之贿,惟惩贪而已。至于姑息之政,倚法为私,割上肥己,即如公言。豪家田至七万顷,粮至二万,又不以时纳。夫古者,大国公田三万亩,而今且百倍于古大国之数,能几万顷而国不贫?

  故仆今约己敦素,杜绝贿门,痛惩贪墨,所以救贿政之弊也。查刷宿弊,清理逋欠,严治侵渔揽纳之奸,所以砭姑息之政也。上损则下益,私门闭则公室强。故惩贪吏者,所以足民也;理逋负者,所以足国也。官民两足,上下俱益,所以壮根本之图,建安攘之策,倡节俭之风,兴礼义之教,明天子垂拱而御之。假令仲尼为相,由、求佐之,恐亦无以逾此矣!

  今议者率曰:“吹求太急,民且逃亡,为敌凡此。”皆奸人鼓说以摇上,可以惑愚暗之人,不可以欺明达之士也。夫民之亡且乱者,咸以贪吏剥下而上不加恤,豪强兼并而民贫失所故也。今为侵欺隐占者,权豪也,非细民也;而吾法之所施者,奸人也,非良民也。清隐占则小民免包赔之累,而得守其本业;惩贪墨则闾阎无剥削之扰,而得以安其田里。如是,民且将尸而祝之,何以逃亡为?公博综载籍,究观古今治乱兴亡之故,曾有官清民安,田赋均平而致乱者乎?故凡为此言者,皆奸人鼓说以摇上者也。愿公坚持初意,毋惑流言。异时宰相不为国家忠虑,徇情容私,甚者辇千万金入其室,即为人穿鼻矣。


  今主上幼冲,仆以一身当天下之重,不逡破家以利国,陨首以求济,岂区区浮议可得而摇夺者乎?公第任法行之,有敢挠公法、伤任事之臣者,国典具存,必不容贷。


【注】张居正(1525—1582),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手动划掉之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凡谤议皆所不恤/恤:忧虑 
B.然仆筹之审矣/审:周密 
C.恐亦无以逾此矣/逾:超过 
D.国典具存,必不容贷/贷:推卸 
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属于作者对“贿政”之弊论述的一组是(  ) 
①来翰谓苏、松田赋不均,侵欺拖欠云云 
②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 
③为逋负渊薮,以成兼并之私 
④私家日富,公室日贪,国匮民穷 
⑤官民两足,上下俱益 
⑥吹求太急,民且逃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封信的第一部分,作者批评了宋阳山为政不作为,还引用孔子和管子的事例说明改革弊政是有历史依据的。
B.作者指出,“贿政”“姑息”之弊造成了国家匮乏、百姓穷困,而惩治贪官和清理拖欠的目的就是使百姓富足、国家富足。
C.这封信表达出作者对嘉靖以来“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的义愤以及对“贿政”“姑息”之弊开刀的决心。
D.在论述整治“贿政”“姑息”之弊的同时,作者还从现实和历史的层面批驳了反对者说他的改革“吹求太急,民且逃亡”的论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惩贪吏者,所以足民也。
译:                        
(2)咸以贪吏剥下而上不加恤。
译:               

补一个宋阳山资料

宋仪望,江西吉安府永丰县,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进士,(1516年-1580年),字望之,号阳山、旸山。登进士,授吴县知县,升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弹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后巡盐河东。检举胡宗宪、阮鹗贪污,贬夷陵判官。起用任霸州兵备佥事、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副使,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击退倭寇。

隆庆二年,补四川佥事。四迁至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举荐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万历四年,迁南京大理卿。一年后,改北京大理寺卿。他从师聂豹后跟随王守仁、邹守益、欧阳德等人。

【张居正书信】4-6答魏学曾,董份,陈见吾(《张太岳集》卷二十一第4-6篇)

前文目录:1《答列卿毛介川》   2《答南中题学御史耿楚侗》3《答中丞洪芳洲》

4 《答总督魏确菴》

   承示边图,既详且核,劻勷之略,于此亦微见其绪矣,敬服敬服。

   近闻虏欲西犯,今士马之力萃于蓟矣,如不得志,必将东逞,愿公严备之。

(注:此信推测写于隆庆年间。魏确菴,就是魏学曾,陕西泾阳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隆庆六年,魏学曾修书张居正,说:"朝臣都说您与冯保有图谋,先帝遗诏也是出自您之手。"六月,高拱被逐出朝廷,魏学曾要求各位大臣到张居正的府邸争论此事,各大臣大多数不肯去。从此,魏学曾辞官。张居正死后一年多,魏学曾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右侍郎.)


   5 《答宗伯董浔阳》

  仆以谫薄获依日月之末光。猥从末阶,骤跻三事,束摅作柱,用荷为梁。庸愚之人犹将嗤之,况高明耆硕如翁者乎。乃辱不鄙,远赐问贺,奖借过情,重增其愧。

  至勉仆以作者之事,尤不敢当。古人以行谊文章兼显于时者,世不多见。明兴二百余年,名世之辅,专门之彦,凡几作矣,而一代文章犹未能追踪古昔,乃欲责之于椎鲁人讵能耶?

  若使以其硁硁小人之守,惓惓纳诲之心,朝夕俟衮职有缺时,用一缕补之,以仰答隆遇,而免于罪戾,或庶几耳。

  冉氏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惟翁学综坟典,冠绝等伦,海内士孰不望之以为宗主,诵之以为轨范。今天子诚不欲兴礼乐则已,如欲稽古礼文之事,以润色鸿业,发挥典籍,则舍翁将何之焉?

  愿努力自爱,弓旌之贲,当有日也。令郎奇才久屈,诚有遗珠之叹。兹旋草草附谢,辱惠过腆,愧不敢当,谨领绫绢二事,余璧上。别具侑柬,统惟鉴原。

(注:写给董份的回信,从“远赐问贺”看,应该写于隆庆或万历年间,因为董份是嘉靖四十四年告老还乡的。但是张居正在信里说自己“骤跻三事”,“三事”指工部户部或兵部尚书,他又都没当过。也许他是用的广义,指自己隆庆元年任礼部尚书的时候。

     董份为了自己儿子的事情给他送礼,不知是哪个儿子,这封信是老张婉拒了他的请托,退回了礼物。董份有三个进士儿子分别是万历八年进士,并娶了徐阶孙女;万历十一年进士;万历二十年进士,应该没受到老张什么额外照顾吧。

     这封信可以学习怎么委婉拒绝别人送礼,先自谦,然后赞美对方声望高,应该爱惜名节,等待来日。然而我并没有需要运用这种技能的机会……


   6《答云南巡抚陈见吾》

  沐国公者素不相知。自去年以来,屡次寄书,俱有重礼。仆屡竣却之,并其书亦未敢拆。恐此等事皆其从人所为,其主不知也。

  丈会间语次,烦为道鄙意。其诸未受礼仪,亦宜稽查,毋为乾没。

  再惟世臣之道,但能守法安靖,自可长保爵禄。广交行赂,徒为诓骗者之资耳。况今朝廷清明,倖途断绝,如有违犯,虽亲不宥。天威赫赫谁敢干之,以货求全恐不能也。渠若有知,亦可以此警之,亦诱人为善之一端也。伏惟留意,余无言。

老张再次拒绝收礼,同样很有艺术,绵里藏针。面对沐国公这样地位高贵的对象,请了云南巡抚当中间人表达拒绝收礼。老张给沐国公留面子说恐怕是从人所为,沐国公不知道。第二段提醒退回去的礼物要核对,不要被从人私吞了。第三段敲打沐国公,希望他不要枉法,否则就算送礼也没用。)

---------------------------------------------

手打太累了,先到这里 /(ㄒoㄒ)/~~

张居正书信2-3答耿定向+答洪朝选(文末个人吐槽某些不要脸的网站)

   《答南中题学御史耿楚侗》

    去冬贺道长至,得翰教,会有大行之事,哀悰卒卒不及裁答。进香使至,伏承讯及,感慰。别谕云云,俱尽事理。其间有未及举行者,推公之意次第行之。

    仆以浅薄,骤冒非分,日夕惶惶,罔之攸措。思所以酬主恩而慰知己者,惟虚平此心,不敢向人间作好恶耳。至于转旋之机,未免有迹非心是之判。士大夫责望素深,或不能尽如其意,然亦不暇顾矣。高明以为何如?

 【无责注解:“大行之事”应该是指嘉靖驾崩,因为季节是“冬”,而且嘉靖驾崩的来年耿定向的职位是南京提学御史。而隆庆驾崩是在夏天,来年耿定向是右副都御史。】


   

    《答中丞洪芳洲》

     鄙人辱公之爱有年矣。顷者因缘际会,骤涉崇阶。圣主念甘盘之旧,不弃簪履,元翁垂接引之慈,无遗菅蒯。深惟谫薄,任过其才,夙夜念之,若为称塞。

    惟当坚平生硁硁之节,竭一念缕缕之忠,期不愧于名教不负于知已耳。

    然切劘之益,实在同心。将伯助予,幸毋遐弃。熊廉宪旋,草草附谢,厚惠概不敢当,谨用纳璧,知公素谅其狂直不罪也。

   【无责注解:

    洪芳洲:就是洪朝选……“洪朝选案”很有名,和张家的抄家有关。具体见最后。

    崇阶:高位。

    甘盘:商朝名臣,受遗辅政。

    不弃簪履:不弃遗簪坠屦的简称,指代不忘旧物旧人。

    无遗菅蒯:《左传》"虽有丝麻,无弃菅蒯“,比喻不忘微贱人物。

    谫薄:jiǎn báo,浅薄。

    称塞:chēng sāi,称职尽责。

    切劘:mó,切磋相正

    将伯助予:《诗经 小雅 正月》“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将伯助予!”,请求年长的人帮助自己。

    熊廉宪:熊姓的按察使,不知道是谁,翻进士登科录应该可以破案。但是也懒得去深究了。

    厚惠概不敢当,谨用纳璧:老张拒绝洪朝选的礼物。


---------以下是个人感想,某些地方网站为了吹家乡名人不要脸了吗--------

    书信年份:根据信里的“骤涉崇阶”,以及洪朝选当时是中丞,我推断这封信应该写于隆庆元年,因为洪朝选只有嘉靖45年-隆庆元年担任过山东巡抚。

  (个人吐槽:老张刚入阁,洪朝选就给他送礼,也是很拼了,这样的人,史书说洪朝选耿直清介?

    摘录一些洪朝选和老张的恩怨,文字来自洪朝选家乡的网站,都是偏向洪朝选的:

    洪朝选,嘉靖二十年(1514年)进士,累官至刑部左侍郎,称“洪侍郎”。(邱侍郎,洪侍郎,老张你怎么总和刑部侍郎八字不合呢?)

    隆庆三年,辽王案起,朝选赴襄阳勘办。不阿附权相张居正坐以“谋反”私意,得罪张居正。(我总觉得一口咬定老张是辽王案的幕后黑手这个说法很迷,且不说辽王本人确实罪有应得,隆庆三年,老张还没到一手遮天的地步吧?……PS其实我还有个长期未解之谜,老张的进士登科录写了“重庆下”,就是他23岁进士登科的时候祖父,父亲都还在。所以那个说他中举以后辽王虐杀他祖父的事情到底是不是坊间传说……)

    但权臣张居正仍有报复之心,暗中唆使闽抚劳堪,勾结同安知县金枝等人罗织罪名,于万历九年(1581年)岁暮将洪朝选逮捕,翌年正月二十四日被害惨死于福州狱中。(说的老张像个报复狂魔,又能大权独揽,这么忙还一件事情记了十几年,和一个已经辞职回家的人过不去。)

    洪朝选当了刑部侍郎,有一年回家省亲,村民备下丰盛宴席款待洪大人,但洪大人始终留着肚子等待那道“番薯粉粿”,但菜单上压根就没有这道“粗菜”。好在厨师“巧手能煮千家饭”,不一会儿就端上了一碗柔软香甜的“番薯粉粿”。洪朝选边吃边赞“还是番薯粉粿好吃,还是番薯粉粿好吃!”(这个是赞叹他不忘本,然而我觉得这人好矫情,这个不吃那个不吃,非要吃菜单上没有的菜。你是回家省亲诶,又不是只吃这一顿,回家自己做这道菜不行吗……而老张就是吃饭吃的少了一点,别人就说他是嫌饭菜不好)

    

     又看到邱侍郎家乡网站狂吹邱侍郎的文章,摘录。

      十岁时,有一冬日早起入城,城门未开,一些入城买卖者,燃柴围坐取暖,独邱橓不动。众人问:“你的脚不冷吗?”答:“固然寒冷,谁使之为足乎?”并一直坚持站到城门开,可见其性格之倔强。(我:大家都在烤火你去一起烤火又不多浪费柴,这不是蛇精病吗?)

      邱橓又奉命去荆州籍没张居正家产,人们都以为邱橓会报复,因1573年,张居正曾诋毁、阻挡邱橓入阁(?老张是评价过邱侍郎“此君怪行,非经德也”意思是这个人是个哗众取宠的奇葩,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综合邱侍郎的一系列言行,这个不是诋毁,是客观评价。但是阻挡他入阁确定不是往脸上贴金?邱侍郎科举名次很好吗?一大把年纪才进士,又不是庶吉士也能有机会入阁??)。

     到荆州后,邱橓不计前嫌,秉公执法,(????)“唯坐(获罪)王篆、曾省吾数家,余无蔓者”,全朝上下,黎民百姓皆交口称赞。

      邱橓生二子,长子二十五岁时便死;次子夭折。(这段结尾是整篇胡吹文里面唯一的客观事实吧……)


张居正书信1《答列卿毛介川》,手打

    答列卿毛介川

    今之士大夫,冠缨相摩,踵足相接,一时号为交游者,盖不少矣。然而未必皆可与之言也;可与之言矣,犹未可与之微言也;可与之微言矣,犹未可与之不言也。

    若夫目击而道存,无心而冥解者,若仆与翁,盖庶几焉。仆每一相见,即颓然嗒然,若游太虚而涉广漠者,不知翁之洗我以德耶。岂亦仆之鄙仆任率有当于翁之心?相薰相忘,莫知其所以然而然耶。

    旌麾渐远,怅望为劳,惟此一叚精神相期于形神之外者,则固非地能所限耳。

    承翰教,瞻恋弥增。南中会楚侗丈,幸言仆与翁所以相与者如此。

---------------------

无责注解:

       1 毛介川,名毛恺,南京某部(忘了)尚书

       2 “然而未必皆可与之言也;可与之言矣,犹未可与之微言也;可与之微言矣,犹未可与之不言也。”纯感慨,这句讲得太好了,确实是这样,有的人虽然认识但是话不投机,有的人能聊得起来但不能聊深层次的,就算有的人能聊深层次的,但是最好的朋友是可以默默相对不说一句话,也不觉得尴尬冷场,心有灵犀。

       3 目击道存,无心冥解:大概意思:“你不用言语,只要我看着你,就能感受到你深厚的道德修养,就算是你无心的自然举动,也会触动我的思索。”

      4 “仆每一相见,即颓然嗒然,若游太虚而涉广漠者,不知翁之洗我以德耶。岂亦仆之鄙仆任率有当于翁之心?相薰相忘,莫知其所以然而然耶。”大概意思:“我每次见到你,就不知所以,像游太虚,涉广漠,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你的美好。难道是我的任性率真不做作也合乎你的心意(所以你对我这么好吗?)我们相互熏陶,陶然忘机,不知道是怎么到了那一步,就已经不知不觉到了那一步“

    5 ”惟此一叚(通”假“,借)精神相期于形神之外者,则固非地能所限耳。“大概意思:“只能寄托于我们的精神超越形神而相会,虽然相隔两地,也没法阻止我们”

   6 “承翰教,瞻恋弥增。南中会楚侗丈,幸言仆与翁所以相与者如此。”大概意思::“谢谢你的来信,看着信,我更爱你了。你在南京遇到耿定向,请告诉他,我和你是如此相知相与。”

   

     我看了这封信,也“瞻恋弥增”,为什么他这么会撩……文本来自纸质书《张太岳集》,如图,书信里面的第一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我想有空就抄写一封然后手打,不,不能立FLAG,欠下的东西太多了。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