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入画屏秋缈缈

太岳粉。欢迎日主页欢迎留评。杂食党无洁癖。置顶被屏,同人都在“太岳的同人”合集。叫我“缈缈”或“麓麓”随意。在word单机一个太岳原型的长篇古言,短篇暂时咕咕咕😂扩列请私信。
wb:太岳白圭潇湘外

【张同敞的诗】太岳快来看看你曾孙多么会写诗

    今天看太岳曾孙张同敞的诗集笑死了,无法直视他。毕竟他是“江陵张忠烈公同敞“这种不屈殉国的文武双全人设,还长得帅。没想到他夫妻感情也这么好233333。我甚至怀疑如果不是生在乱世,他都会去写本子写车。我不是故意挑的这些诗,他诗集开头按顺序就是这些,后面接下去还是闺怨诗。

《寄内》

去年梅雨忆相离,今又花开莲子枝。好是夜中归梦熟,嗔人驰报入朝时。

【和夫人睡觉不肯起床上班。。。】


《闺思》

序:客久每读闺思诗,读之苦,思作之益苦。因为其益苦者,得四时四绝句。

燕到惊春隔,庭间讶草肥。书来不敢拆,怕说未遑归。

盆里新莲发,日长懒对看。渐成莲子大,心苦待君餐。

不识君身旁,秋风至未至。夜深枕覃凉,君应此时醉。

启户怜霜白,寄衣宽与窄。为愁瘦处多,欲剪停刀尺。


【这四首已经让我大草了,看完看到下一首的序言,我忍不住哈哈哈。他写完四首“闺思”,又意犹未尽写了四首“闺怨””】

《闺怨》

序:《闺思》绝句既成,薄帐孤剑落月在床,爰续四章进而为怨。

憾但如青草,因春处处滋。悔难身学梦,犹有不愁时。

莫带宜男草,带草忧反深。午风吹面热,不似远游心。

纵是无情月,去来还有期。西风为我恨,日日击簾帷。

呵手怨鸳鸯,天寒绣不双。愁心寄积雪,化作泪千行。



【张同敞】衣冠不改生前制,姓字空留死后思

    “张同敞,别号别山,湖广江陵人,故大学士居正之曾孙也。少超隽,尚忠义。为诸生,有文名。工诗歌,悲壮开朗,不为近今之调。善行草及八分书。”——王夫之《永历实录》

    以前只知道张同敞忠烈不屈,没想到还有颜值高的人设。《永历实录》二十六卷极少写人物外貌和气质,唯独张同敞传里面写了“同敞姿干清伟,目灼灼光出睫外,言笑轩爽,文笔遒劲。”


    在王夫之的记载里,张同敞是个心高气直的人。

   “崇祯三年,上方崇综核,追录居正功,复其荫。同敞意在科举,迟回未就......中朝典物沦没,惟同敞牙牌独存,乃为庋阁悬奉之,每旦必鞠躬修敬焉。”

     “同敞至性过人,局度恢廓,每鼓厉诸将,辄流涕被面,诸将翕然钦感之....尽瘁行间,身无余衣,厨无兼肉,尤为诸武人所重。"

     "会梧州诏狱起,同敞疏言:'朝廷方在危迫,不宜用北寺狱拷掠言官。'王化澄怒,拟旨答云:'诏狱廷杖,祖宗旧制。尔独不念尔祖居正之杖邹元标乎?'同敞大恚,以辱诋其祖,抗疏伸理,尤为化澄所恨。"

    "元晔者,故大学士慎行之孙,昏耄猥墨,尤为物论所不齿。"(忽然出现于慎行)


    以下是脾气暴躁的高光时刻

    有德进兵,薄桂林,同敞单骑麾兵,兵皆骛散不听。同敞驰入城,见瞿式耜曰:“同敞不死于阵者,为不欲暧昧自毙耳。愿与先生同死城中。”式耜起,执其手曰:“吾固死此,正待君尔。”乃秉烛行酒,各赋绝命诗。

    黎明起,与式耜沐栉整冠服,坐署中。从者皆散。清兵入,被执,见有德。同敞目戟手向有德曰:“麾下从毛将军起海上,受朝廷恩命,官三品。今国且垂亡,吾以麾下为久死矣,而尚存耶?或者吾殆见鬼乎!”有德大怒,命壮士曳之仆地,捶之,折一臂,一目突出。

    同敞大呼曰:“叛国贼,速杀我!国士不可辱也!”有德知不可屈,命曳之出,与式耜同系。

    有德遣降吏彭而述、王三元来劝降,式耜言:“四世受国恩,为朝廷大臣,但祈一死,必无降义!”同敞曰:“先生奈何以此与戴犬豕头人语,迅雷岂为蛰虫设耶!”

    居旬日,有德复召之。入,置酒与饮,肴肉置地,铺毡命坐。同敞植立不揖,以足蹴肉倾之,曰:“此犬豕食,何污吾目!”有德令置绳床食案,同敞不肯就坐,曰:“囚首短衣,岂饮食时耶!”有德命取巾衫与之,同敞正冠整襟,向有德揖称谢。有德曰:“汝固不揖我,而今何揖也?”同敞曰:“麾下惠我以冠服,我将服之以死,上见先皇帝于在天,下见先人于九原。麾下真善我死者,吾知己也,故揖谢。”

    明日,遂遇害。桂林不见雪者十五年矣,同敞临刑之日,雪霰杂下,林岫皆白,雷电交作。


  

    我要变成老张家的祖传粉了。立个FLAG明年去桂林给张同敞扫墓。他的墓现在也很破败了,地图标记是今年有个小伙伴实地去找到标记的,还拍了照片。

null
null

       弥月悲歌待此时,成仁取义有天知。

       衣冠不改生前制,姓字空留死后思。 

       破碎山河休葬骨,颠连君父未舒眉。

       魂兮莫指归乡路,直往诸陵拜旧碑。

                 ——张同敞 南明永历四年《自决诗》


张居正曾孙为他辩诬的《上六部禀帖》 (节选)+张同敞诗两首

     全文高能,催泪震撼,“纵身死蒙诟,而泉下幽魂,犹被容光之照”。张居正的两个曾孙虽然从小没什么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文字功底都很好,简洁有力,大概是遗传吧。手打了一份《上六部禀帖》,里面有些辩白广为人知的王大臣案,辽王案的过程省略不录了。

    *转载《上六部禀帖》写作背景

     康熙十二年,允修之孙张同奎进京为其曾祖辩诬。他住进了全楚会馆。张同奎住进之后,足不出户,整天在房里抄写不辍。执事好奇地问:“客官为何专程来京城伏阙上书? ”张同奎惨然一笑道:“此状所禀告者,乃是先祖身为前朝功臣,死后遭人毁谤,全家倾遭覆巢惨祸一事。此案虽经前朝昭雪,可至今仍令后人蒙垢,故特来京城向有司提出辩白,以告慰先祖地下之灵。”

    执事问:“尊先祖是指何人?”张同奎回答:“湖广荆州府张文忠公。”

     执事当即深深一揖,说道:“不知客官为忠良之后,在下多有待慢;客官或可不知,现在您所住的这处全楚会馆,即为张文忠公生前所捐。会馆至今已逾百年。百十年间,它不知为多少三楚寒士遮风雨、避暑寒提供方便。”

     随后,执事请张同奎出门,陪他参观馆内各处设施。他们经宝善堂、楚畹堂和会客的风雨怀人馆,指着那口水井说:“此井据说系尊先祖所掘,百十年间,水质清冽,从未干涸。”

     自此,执事即对张同奎以亲人相待。在他的帮助下,张同奎将抄好的十数份《上六部禀帖》分别投送到六部衙门及国子监、翰林院、詹事府、大理院等各处。

    大臣会商已定,让礼部派人去找张同奎,嘉勉他说,前朝张文忠公功在社稷,自有定论;今君不惮险阻,劳心竭力,真正算得上忠良之后、孝子贤孙。所说《明史》修撰一事,责权有定,一定秉笔直书。

    张同奎辗转回乡。一路上,他心情激动,昼夜兼程。因旅途舟车劳累,他走到半路即染风寒,只有强撑病体,挣扎着在秋风秋雨中踽踽而行,刚进家门,他没来得及述说完此番进京的全部情形,便一头栽倒在地,呕血而亡。*

-------------------------------------------------------------------

        《上六部禀帖》 

     湖广荆州府儒学生员张同奎谨禀:为「温纶出自圣朝,先帝之洪恩广被;微功掩于雠口,故相之幽迹堪怜。乞布仁慈,削史诬、革戏嘲,以维直道,以作忠尽」事。 

    奎闻观往迹者,必论其事,泽枯骨者,不问其人。故帝王阐幽,见鼓舞当时之意,史书纪实,有劝惩万世之功。如奎曾祖张居正,官太师,谥文忠。昔为隆万辅臣,感顾托之重,任嫌怨之丛。横被诬谤,纷纷旧史,迄今流于好事之口,编演戏文。

   蒙我世祖皇帝好恶必察,曰:“罪居正榄权,误矣!彼时主少国疑,使居正不朝纲独握,则道傍筑室,谁秉其成?亦未可以揽权罪居正矣。”其在先祖居正,能不感激于地下乎! ”

    奎不揣蝓蚁之微,冒味泣陈于前。忆先祖居正秉国时,两宫并后,权珰横恣,朝纲颓靡,人习惰玩。穆宗特简先祖居正,泣受顾命,誓捐顶踵。辅神宗于冲龄, 规以谨身勤学,启沃多方,为养正格心第一义。而疏条六事,皆救时急务。因以考成责之抚按,教养稽之郡邑,止两宫之修建,停浙直之织造。而且蠲逋欠以恤民穷,度田亩以杜诡隐。申宗藩之例,汰冗滥之员。而骄纵戢志,勤慎成风。宫府肃穆,海宇乂安,酿四十八年承平之福。

    至于屡辞伯爵,坚谢恩荫, 未可谓怙宠也。三乞守制,屡请生还,未可谓贪位也。

    嗟乎!毅然引天下之劳,任之于己,即群然集天下之怨,归之于身,而身后之谤旋起矣。

    奎思历代帝王之恩,有及先代名臣者。往史恩雠在心,褒讥任意。爱者加膝,憎者降渊。所赖仁人君子远见精识,发既隐之幽光,还直道于三代,是以冒干威严,为奎曾祖居正雪此覆盆。伏望俯念忠魂久郁,幸蒙圣鉴,删从前之横诬,昭盛朝之特笔,与春秋纲目炳耀千秋,庶足以励当代而信万世。使天下后世咸知鸿恩并及异代功臣,纵身死蒙诟,而泉下幽魂,犹被容光之照,无不鼓舞兴起矣。奎虽殒首捐躯,无能抑答涓埃者也。

-----------------------------------------------------------------------

附:张同敞诗两首,今天刚仔细读,也是很震撼


             《别山先生自诀诗》

    弥月悲歌待此时,成仁取义有天知。 

    衣冠不改生前制,姓字空留死后思。 

    破碎山河休葬骨,颠连君父未舒眉。 

    魂兮莫指归乡路,直指诸陵拜旧碑。 


         《自誓诗》

    翰林骨莫葬青山,见有沙场咫只间。

    老大徒伤千里骥,艰难胜度万重关。

    朝朝良史思三杰,夜夜悲歌困八蛮。

    久已无家家即在,丈夫原不望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