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雕文】我在大明教出男德首辅 (2) 蒲州神童的首辅梦
“礼!义!廉!耻!”师父早就鼓足中气,就等我问。得意洋洋,一字一顿说,仿佛越大声说,就代表他自己得到这四字的美德加持越强。
哦。好的。我知道了。
虽然跟着冷言冷语的师父,很少出门,消息闭塞,我也知道,我们蒲州,势力最强的是三个世家
——过家,黄家,杨家。
蒲州地处边远,空有许多高山,并未长满花草郁郁葱葱。水不秀丽,文教不行,时不时被嘲讽一下我们这里人粗读书,几年也出不来一个举人。
天无绝人之路,蒲州最大特产是盐,有个巨大天然盐湖。全国黎民百姓吃的盐,十之五六是蒲州产。
有了盐湖,百姓就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富起来吗?
不,这想法太天真了。任何能赚钱的事,不论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是谁能耐大,谁就能拥有。用他们文人的话说,就是“霸占盐窝”,和百姓有什么关系。
过家就是这样有本事的,“霸占盐窝”家族。他家世代行盐,到了过子维父亲这代,家里早就金山银山。
蒲州另一个大家族黄家也是盐商,还出了个大官,大家都说是过子维的舅舅。另一家杨家,更是显赫。三家联姻流得心应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二天上午,师父留我吃过最后一顿早饭。
我本想给师父做顿早饭,尽尽弟子的诚心,师父很生气拒绝了,说:“你到走还要害我?”
于是最后还是师父做了早饭,无非面条而已。
我背起破烂的包袱——包袱本来没这么破烂,师父说,你要去人家应聘丫鬟,得看起来穷困潦倒,人家才相信。
于是我把包袱剪了几个破洞。师父阻止已经来不及。
天气挺凉爽,一路看看我们这山水,不好说和包袱比哪个更破烂。
不过久在樊笼,出了门,心情特别愉快,就不挑剔山水多好看了。
走了小半天,就看到一根细小的布条,写着“礼义廉耻”四个字。
定睛一看,是座大宅子,屋顶连着屋顶。
我问:“这就是过家吗?
门房说是。
我说:“我无父无母,想有口饭吃,听说过家仁慈,求收留我当丫鬟,不要工钱。”
门房问:“你叫什么名字?”
幸亏我有准备,师父从没叫过我名字,我也不知道我叫什么。
但是行走江湖,没名字怎么行,刚才路上,我已经给自己起了名字“秋千”。这名字没什么意思,就是路上看到有个院子里的秋千飞得很高罢了。
过家果然很仁慈,对得起礼义廉耻四个字,收留了我。
他家丫鬟工作其实很累,吃得不好。
但我是谁?我在师父这样的武林高手眼皮底下都能划水十八年,过家再强大,也不能阻止我划水。
划水半个月,和不少人混熟了。
我忽然想起我来过家的目的并不是真的为了划水啊!!!
师父告诉我,要接近过家大公子过子维,他虽然和我同龄,却是害我家破人亡的仇人!襁褓里就能做出这种大事。
我想着怎么接近过子维呢。
这些时日,我倒是有意无意打听到他一些事。过家世代经商,毫无读书天分。
过子维的爹娶了门当户对黄家小姐。黄家小姐有个亲弟弟,自小爱读书,虽然那时才十几岁,还是秀才,学问已经闻名蒲州。
俗话说,外甥像娘舅。
过子维呱呱坠地时,那个舅舅刚成为全省乡试第十名,荣登举人。举人可厉害,蒲州几十万人,活着的举人一只手数得清。大多还是些四五十岁的老举人,学问一般,力气和脾气不小。
而子维的舅舅二十出头就是举人,还这么靠前的名次,前途无量。
第二年子维抓周,什么都不要,就抓了一卷书,还是圣贤书,不是话本,不是房中方术。
围观群众交声恭贺:“外甥像舅舅,子维这孩子读书肯定行,过家祖坟要冒青烟了!”
过子维五岁就会说一些豪言壮语,比如祖母问他长大要做什么。
记得我五岁时,师父也问过,我说我长大想开个米面铺,卖不掉的货,我就能自己吃了。
……
师父没把我扔掉,还把我养到十八岁,内心太强大。
过子维就不一样了,他不假思索大声说:“我长大想辅佐明主,当首辅!”
大家啧啧称奇,首辅就是最大的官。
过子维可不是键盘侠,他读书真很好。听说长得也好,莹然如玉。
我听到的就这些。
冥思苦想,我怎么接近过子维呢。
我要趁他走到院子里,在他面前不经意路过,用我的美貌打动他吗?
呸呸呸。
或者我该学人家说的,比如故意把水泼他一身,引起他的注意“你真是与众不同”?
呸呸呸。
其实这些都是空想,因为过子维——
他压根不出门!
他天天在书房读书,生活习惯无可挑剔。
头疼了几天,划水都没心思划,连做划水这件事都开始划水。
忽然听到院子里闹起来。
评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