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入画屏秋缈缈

太岳粉

从《万历会计录》刻本来看,老张的品位没准挺好的?

        大半夜忽然心情复杂甚至有点想哭(?)。

       心情复杂的原因很奇特,我觉得我也许误解老张了,他只是不喜欢写诗而已,给自己的小园子起名“乐志园”也是恶趣味而已(同时代还有人给自己建筑起名洗心亭,爱日堂呢!)😂

      老张的审美品位没准没我想象的那么差。不是还有他给别人送礼的单子,礼物都很风雅吗?

      这个想法来自于刚才翻开《万历会计录》影印本,不知怎么get到新的点:这是赵体字刻本,结体淳古,布白清爽,流动不呆滞。

     

     当然这肯定是官刻本,明朝官刻本的途径之一是内书堂,很擅长赵体(书里没写,不确定是哪里刻的),但同期的官刻本里面选择宋体字的也不少哇。

   

    大概脉络是:明前期刻书沿袭元,多用赵体字。正德年间起,受“前七子”“后七子”的复古影响,导致之后无论官刻私刻,字体都全面仿宋。然而并没能复原宋朝风韵,反而变呆板了。

   从万历时起,字形又变长,称为长宋体,横轻竖重,更加呆板。感受一下什么样子,下图就是明代的宋体字官刻本🐶

   

     那么老张在宋体大潮中选择这个字体刻书(毕竟当时他是首辅他说了算2333333),说明他品位其实蛮好的???我误会他了!他是一个多么有生活情趣的人啊!!!

   

     觉得有点想哭的原因不在此,是因为《万历会计录》原书的字非常大,每个字几乎小笼汤包那么大,万历九年四月开始刻。也许他当时开始眼睛昏花了,特意选的大字体。刻成是万历十年二月,离他一病不起时而清醒时而昏睡也不到一个月了。

     他肯定是看了,但应该没机会看完这本他很重视的书吧......《万历会计录》,我国古代唯一存留于世的国家财政总册,四十三卷,100多万字,4.5万个经济数据,现在也仅存一部孤本。在中国财政史研究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近三百年后,才又出现了私人编纂的《光绪会计录》,仅有三卷。



---------分割线--------------


    这样对他感情泛滥有点令我自己惊奇(?),一点细节都能展开电视剧画面般的共情和想象。

冷静一下,用通俗语言搬运一点小知识。


    图一:古籍的各个部位名称。装订的时候从版心裁开,一裁两半,变成两页。

    书耳在明之前比较普遍,明朝之后装订方式从蝴蝶装变成包背装或者线装,书耳因此消失。


    图二:版心鱼尾部分的几种样式。主要分白口和黑口。(这两个词在介绍古籍的时候特别常见)

    简单来说就是刻版的时候如果这部分不剜刻,过墨迹印刷出来以后书上这部分就是黑色。剜刻了就是白色。

    白口比黑口多一道工序。

    元代刻书黑口多,明代白口多。

    有的刻本会把书名刻在鱼尾上方,叫"花口"。


    上述这些字体,样式,装订,以及用纸的变化,都可以用来辅助判断刻书年份。

    图三:举例

         万历四十年刻本的《张太岳集》就是花口。

         此图源网络。


图四:这算一个温知识?也许大家都知道吧?就现在出版的很多影印古籍是缩略拼版。原来的字体比这个大。

       还是从手边拿古籍出版社的影印万历刻本《张太岳集》举例,和图三对比。

       实际上蓝色圈出来的才是万历刻本的一页,现代出版这一页拼了四页的内容。也就是,明刻本字体约等于我们现在看到的四倍😂。。。所以大家经常看影印古籍的话,眼睛也越来越不行,很正常2333333

       


   

评论(31)

热度(184)

  1. 共1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