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张居正称“孤”与明人自称“孤”与“不穀”之风》(香港理工大学 周中梁 )
摘要:张居正在书信中自称孤与不穀,被后人认为是骄傲自大的表现,但“孤”其实是他在服丧期间的自称,也是当时士人在书信中的习惯用法。“不穀”也是明代士人常用的自称,用法接近“不佞”。
一、张居正何以称孤
张居正曾在书信中自称“孤”与“不穀”的事实,常被人引以证其骄盈之态。实际上已有人解释了张居正为何会在书信中称孤。《张居正集》第2册《书牍》所收的第一篇张居正自称为孤的书信,为《答总宪高凤翥》。校注者在“孤”字下出注:“古时父死子称孤,因张居正在守孝服丧中,故自称孤。”
张居正称孤的书札共40封,均作于万历五年至七年间。张居正之父于万历五年九月去世,张居正服终于万历七年十二月,正与这些书札所覆盖的时间段相合。
事实上,居丧称孤,是当时士人笔下的习惯用法。
现再举两条明人书札中的用例作为参证。张四维《复王少方三》云:“孤与公相知“。书作于万历十二年至十三年间,张四维当时丁父忧。王世贞《穆敬甫二》云:“至公之不及终爱孤,乃所以深爱孤也。孤生平乏实行奇节,万不足以望公之一。”此书作于万历元年六月之前。王世贞在家丁母忧。
尤可注意的是,张四维此书正是为了向王篆解释自己与张居正抄家一案并无干系而作,倘若此“孤”真有自比王侯之意,张四维是绝不敢在此时冒此大不韪的。由此而论,称”孤“只是遵循当时的惯例。
二、明人自称“不穀”习惯考
至于张居正的另一个自称”不穀“,明代也有士人以此自称。
东林领袖顾宪成《尚行精舍记》云:”不穀当佐下风矣。”不仅当时士大夫如此自称,连生平并无科名的建阳书坊主余象斗也自称不穀。余象斗《列国志传评林序》云:“不穀深以为惴,于是旁搜列国之事实。“
与“孤”不同,“不穀”一词并无使用的特殊语境,但其用法与“不佞”有趋同的倾向。王世贞《华氏先贤像记》云:而以记属不佞。不穀敢以是尽华德乎哉!”文中“不佞”“不穀”相继出现,均为谦词。
三、小结
张居正以“孤”“不穀”自称,完全合乎当时士人的习惯,而并非引人侧目的骄盈之举,因此即便其生前身后的政敌,也未将其列为罪证。
在礼制演化、经学观点转变,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孤”、“不穀”等古老自称,被明人赋予了新的含义和用法。由此可见,当时士人的习用称呼所含之义,与先秦古礼所含之义,已经有了不小的差异。也提醒学人在解读文献时,要注意把握其背后所隐含的特殊的时代风气。
评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