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入画屏秋缈缈

太岳粉

【张居正】《万历甲申年荆州张家籍没时家产来源考略》(附表)作者: 陈礼荣

    【摘要】籍没张居正家产,历时将近半年,掘罗殆尽,旁搜穷索,其结果为“黄金万两,白金十万余两”。本文对万历甲申年自荆州张家查抄所得家产的来源,包括从皇室赏赐、薪俸收入与户下田产等三项途径,以及张居正逝世后为皇室及他本人与儿子们的僚友所赠给的赙仪,与五房媳妇过门时娘家发送的陪嫁等两项来源等处入手,认为《明史·张居正传》所认定其“黄金万两,白金十万余两”等查抄所得,基本来自当时为社会体制所认可的合法渠道;而明神宗的最终定谳,亦未敢以“贪墨”而强加给张居正。


  【一】十年间“古今旷绝”的皇室赐赍

  张敬修在《狱中报书》中所称“赍赏之外无私入”,其赍赏主要是指在张居正执政的十年当中,皇帝及太后对他的历次恩赏。

  有明一朝,各代皇室对重臣于一年当中的四时三节,皆有相应的赏赍。自万历元年开始,皇帝与两宫太后在对于张居正的恩赏上,几乎是无事不赏、无时不赏,其次数之频繁、赏额之高昂,似已超越此前的任何一朝。比如,万历六年就是对其恩赏最多的一年,全年计为21次;当其生前一次给赐最重的恩赍,即为万历五年九月廿七日,那次是因张居正父亲张文明去世,皇帝与两宫太后在接到次辅张四维奏报的当日,即及时给赏,合计为白银1500两、新钞三万贯,以及彩缎、丝,包括白米、香油、蜡烛、麻布等大量消耗性物资。

    太后李氏本是顺天府通州的一个平民女子,幼年间的民间经历,让她从小就懂得连在乡下僱个长工、一年也要给人家付两石粮食做工钱的粗浅道理……她更知道,眼下要依靠张居正来帮她的皇帝儿子看护好广阔疆域及天下苍生,若不使出点手段也笼络不住人。于是,内宫中凡是需要皇室表态的事,尽是由她出面做主——就算是给张居正送“人情”,她也是尽着最高额度地送。

    如前所述,当张居正父亲张文明去世时,以小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名义,赏给的“赙仪”,为白银500两、新钞一万贯,再加上诸如彩缎纻丝,包括白米、香油、蜡烛、麻布等消耗性物资,这个份额原本就为数不少,但大体上也还遵循着朝廷规制,然而,这位身为慈圣皇太后的李氏却另有表示:她连带仁圣皇太后一道,居然又都依照皇帝所赐之数,各自再另外加送一份。这样一来,出自皇室对一名臣下所给予的恩典,就大得出奇!

    连张居正的“年友”、且跟他交往30余年恩怨纠结的文坛领袖王世贞,也在其《弇山堂别集》中,将张居正于万历年间所历恩赍,如即位首殿、造居第、考六年满辽东捷、考九年满、奏广东捷、闻父丧太后还宫付托、上婚礼成、告归省葬、还朝入谒、服满入见、十五年考满等十三次所获厚赐的细目,不厌琐细地一一展示出来,纳入该书的卷七十六中,还另单列立项,且命其题曰:《赏赉考上·特赏》。王世贞在陈述这些“特赏”时,语气中多少都有点酸溜溜的意味。

    自然,当张居正柄政之时,旁人对此事的反应却绝对是崇敬恭谨别无腹诽的。比如,明朝万历六年,时任次辅的张四维特亲撰《封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观澜张公墓志铭》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同样是翰林学土出身的张四维竟一反写墓志铭的既成套路,着重介绍了皇帝与两宫太后对张居正将要奔丧时的那种“震悼傍徨”心情,及至其已“夺情”之后,又特别表达了皇室对荆州张家的特别眷顾之意,其中便刻意强调说出“赐赍优渥,皆古今旷绝未有之典”的恩惠。

    考诸《万历起居注》,发现这句话绝非夸饰。笔者曾逐页检视该书,且一一列表抄录,经统计表明,自万历元年到万历十年的这十年当中,张居正获皇室逐年恩赏累计为98次,所获钱物(除去一般的生活类消费品)光白银便为8908两、银八宝1080两、金八宝36个、白金495两、铜钱计11万贯(另有隆庆钱一锭、万历钱一锭未计在内);彩缎138表里、丝113表里,大红纻丝蟒衣、坐蟒等高档袍服24袭,又还有袍服衣料8表里、此外还有不同服色纹饰的高档袍料另5匹等。(详情请检视文后附表)。

    仅从这数额不菲的赏赍记录中,即可得知,当张敬修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还敢于在狱中对如狼似虎的张诚丘橓等,如此气势凛然地宣称“赍赏之外无私入”,也可算是他在用生命为其父辩冤的一种壮举。


    【二】官居一品亟须廓清的合法“俸入”

    此前,许多人说到这个话题,几乎均异口同声地采信明朝官员薪俸菲薄之说。

    事实却不是这样:据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胡铁球博士新近考证得出的结果,以往讨论明代官员的工资,皆是以户部所定的俸给为断,而轻言明代官俸不足自养。实际上,自宣德后,明代官员俸薪构成发生重大变动,且发放机构不局限于户部。中央直属衙门官员的工资是由俸给、柴薪银及直堂银构成,而地方官员的工资则是由俸给、柴薪银及马夫银三部分构成。若把明代官员实际所发的俸薪,与当时普通工价及年薪对比,其不仅不微薄而且是彻彻底底的高薪。通过计算,一个七品县令的年薪是普通人平均年薪的11.75倍。

    胡铁球教授通过对于明万历时人施沛撰《京都察院志》的深入研究,并参以大量文献资料,得出的论据是,以南京都察院为例,至嘉靖、隆庆年间,其自二品右都御使到从九品司狱等一共有九个级次的官员,其俸禄构成,均含本色俸、折色俸,以及柴薪银及直堂银等。这前两项,合称为“俸给”,所占比重平均算来为其全部收入的31%;而后两项,则合称为“皂隶”,所占比重为其69%。换句话说,此即明代官员的俸给常制,乃为户部所发放的“基本工资”即所谓“俸给”,其供应额度不过三分之一;倒是为兵部武库司所发放的“福利工资”即所谓“皂隶”,或称养廉银,其供应额度均已超过了三分之二。据此,胡教授认为:总之,不管从柴薪皂隶设立的过程、目的,还是考察其征、收发放的程序等等,都有力地证明了柴薪皂隶是明代各类文武官员正式的俸薪构成。

    胡铁球教授从已经披露的有限史料当中,还精心遴选出明代从正德、嘉靖,到万历、天启,直至崇祯年前后一百多年间普通平民(如各色匠人、多种役夫、自耕农、市镇商贩,以及募兵水手等37种行业)的年均收入,然后再将其与官员的正式合法年薪,进行了对应性的比较研究。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明代官员的俸薪与普通人的工资相比彻彻底底属于高薪了。”

    明朝到嘉靖、隆庆之际,承平日久,商品经济早已呈迅速崛起之势,官员薪俸的逐步货币化,早就已经大大地超越了明太祖朱元璋于早年间的具体规定。

    目前我们已很难找到张居正在主持政务期间所获官俸的确切数字;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胡铁球教授在这篇论著中曾明确指出“京官各品之间的悬殊”也就是官做得越大、收入越高。他在文章中还举了个例子,说是南京都察院正二品之右都御使的年薪,白银346.9两,便是一名九品检校官17.1两年薪的20倍云云。

    在此,就算依《明实录》所记洪武二十年所定的官俸比率不变,试做这样一个推算:明初的正一品官员俸给,是个七品官的11.6倍,那么,当张居正身居正一品大官而已“九年考满”,他所获的合法年薪,至少也就是相当于130多个普通人的一年收入了。

    如此看来,在张居正主持政务期间,他本人的俸入,也确实算得上是“高爵厚祿”。并且,除定额中所给付之合法俸给(亦即包含有柴薪银及直堂银等)而外,皇室对其还另有“恩俸”。对此,《明史·张居正传》中便有过确切记载如:万历六年,以小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大婚,颁旨为其“加岁禄百石录子锦衣千户为指挥事”;万历九年,又“以辽东大捷,进太师,益岁禄二百石,子由指挥事进同知”在这里,“益”字作“另加”解,这另外增加的三百石禄米,可是一笔不小的数。

    照这样算下来,张居正入阁理政的全部时间,合计为16年;而其出任内阁首辅之任期,先后亦亦达十年,而其爵禄一直升到太师,当为明朝文官之最。

    另外,尚须附带提一笔:那就是张居正有六个儿子,当其家难猝发之时,就有四人已进入仕途,享有朝廷薪俸。又,张敬修、张嗣修、张懋修等兄弟三人在科考人仕之前,均以其父因功获荫,而拥有“国子生”的身份。这便意味着,张家的几位公子在成长期中的所花“教育费”,也都无需自行负担,这一待遇符合当时的恩荫制度。

    如此计算下来,像张居正这样俸禄既高,开支又少的家庭,自然是岁岁有余。几年功夫下来,全家人攒了几万两银子,应该不是件难事。


   【三】人情事理印证合法家产的正当途径

    在《万历邸抄》之“万历九年夏四月”条中,有这样一则记载,介绍了荆州张家的家产祖业的变迁与土地经营状况。“湖广巡抚陈省题查首冒滥恳辞优免、以均赋役等事”,现节录如下:


    据江陵县乡官张嗣修揭称:“近奉家父严命,查户内田粮实数,恐诡寄影射等弊。第本县赋役丈册一查,内开内阁张优免六百四十余石,不胜竦骇。职向问家父相承祖产,并自置田土,计粮不过七十余石,五百余石者,何自而来耶?及细加查复,乃知其中积弊多端:有族人倚借名号,一体优免者;有家僮混将私田,概行优免者;有奸豪贿赂该吏,窜名户下巧为规避而免者;有子弟族仆私庇亲故,公行寄受而免者。是以十分之中,论本宅仅得其一,余皆他人包免。今既奉父命查出,岂容姑息?愿将本宅田粮七十四石例得者尽数与小民一体当差。”

    据此,该臣看得张嗣修者,当大学士张居正之子也。臣昔叨巡按历荆,见元辅田惟祖遗,居惟祖屋,淡泊清约,一如寒士。今叨巡抚历荆,见元辅祖业屋居,尽与诸弟、侄;惟赐宅纯心堂一区,与诸子同居。其家常服用,寒素无解。时其子善承父志,既查革冒免,以宽民力;又尽辞优免,求绝祸端。读其揭帖中语,令人悚服,真所谓是父是子矣……其子且欲尽辞优免,以绝冒免弊萌,殉国忘家之念,已裕民之心,父子同之。

    这件奏疏的内容,分两部分:前者为题奏人所引述张嗣修的揭帖,后者即为题奏人的处理意见。题据《明实录》记载,万历十年正月十九日戊寅条称:“户部题,免该元辅张居正子编修嗣修恪遵庭训,清查本家应免丁粮,并将亲族异姓影射者通行首革。本部据抚按会奏,题请各省遵行。”指的就是这一件事。

    概括说来,即是为着推动在全国进行的清丈田亩政务,张居正以身作则,命在江陵老家的儿子张嗣修清查户内,有无“诡寄影射”行迹。张嗣修将结果查明后,根据乃父的训示,向官府呈上一份“揭帖”,除表明将要剔抉所有亲族异姓影射者、且会“首革”(意谓主动出头将其革除)之外,还会放弃可作“优免”的朝廷定制,情愿将本宅田粮74石“尽数与小民一体当差”的本意”—自此,一场声势浩大的田亩清丈、均平赋役之“新政”举措,进而在全国推广

    依史籍记载,明代稻作产量,中等偏上的农田每亩产稻可打白米二石。在京城任职的一品官员,可优免的粮赋计为三十石,相当于15亩稻田的年产量。这条记载表明,荆州张家因有张居正以下大小官员六人,故可优免粮赋的田地亩数,大约也在这70石的“本宅田”左右。换句话说仅此一项,荆州张家的田亩收入也应足以维持一家人正常的生活所需。

    总的来说,仅据以上皇室赐赍、薪俸收入与田产租课等所反映出的荆州张家正途收人来看,其合法进项再加上历年蓄积,应当与其在万历甲申年被丘橓、任养心所查没收缴到的财产、即“黄金万两,白金十万余两”之数相差有限。

    另外,依据我国的传统习俗,从人情事理上看荆州张家的收入来源,除去前述三项显性途径之外,应当还有以下两项来源:

    第一,是当张居正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二十日逝世之后,皇帝与两宫太后所厚赠的奠仪,为数甚巨。据《万历邸抄》记载,其大宗部分即计为:

皇帝赐白银五百两、钱钞三万贯,纻丝六表里,纱六疋,白布五十疋,麻布二百疋,蜡烛二百对,木柴二千斤,白米二百石,香油三百斤,茶叶二百斤,盐二百斤,香油三百斤,木炭二百包,攒香五十斤,檀降香二百柱;皇后另外还添加白银三百两,纻丝二表里,罗二表里,纱二疋;仁圣、慈圣两宫皇太后各赐白银五百两,纻丝四表里,罗四表里,纱四疋,再合赐钞一万贯,白布五十疋,麻布十三筒等。

    既是皇家率先做出了榜样,那么众多官民向已故首辅馈赠的,其数量恐怕也是相当大。

    张居正生前拒受馈遗,“当事以来,私宅不见一客,非公事不通私书,门巷阒然,殆同僧舍,虽亲戚故旧,交际常礼,一切屏绝”。如今,张家的这种权势,已经随着他的去世而自然消亡;几个儿子多为翰林院的文学侍从之臣,他们仅从各自的社交圈子及社会关系等生存空间考虑,也得为当时官场习俗所囿,不得不从俗收受或酌情、酌量受取赙仪。


    第二,是张家已经过门的五房媳妇,她们各自的娘家陪嫁,也应当是不为少数。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所娶夫人为癸卯举人高蒿之女;次子张嗣修娶的是四川左参将贺麟见之女;三子张懋修娶的是江西布政使司左参议高尚志之女;四子张简修娶的是刑部尚书王之诰之女;五子张允修娶的是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李幼淑之。那时节,官宦之家嫁女儿时,娘家的排场是摆得非常足的。

    据《明史·刘一儒传》记载:“初,居正女归一儒子,珠翡纨绮盈箱箧,一儒悉扃之别室。”反过来说,当那些同样是官宦人家的女孩儿将要嫁进首辅家的时候,她带来的陪嫁,肯定也不在少数。当然,到了万历甲申年,这一切可就全都为“诚等尽发其诸子兄弟藏”、亦被悉数归到“黄金万两,白金十万余两”之中去了。


    结语

    综上所述,张家查抄时所“籍没”的家产,除来自公开、合法来源,即皇室赐赍薪俸收入与田产租课等三项途径以外,还另有张居正死后为皇室及他本人与儿子们的僚友所赠赙仪,和五房媳妇过门时的娘家陪嫁等两项来源,其总值跟“黄金万两,白金十万余两应当较为接近。否则,明神宗朱翊钧在为张居正罪行定谳时不会放过。


    如今看来,在四十八卷本的《张太岳集》,有近九百通书札信函。据笔者逐条细检,并一一抄录,其中直接包含有廉洁自守思想、或特致谢却馈遗之情的书信,便有95通;为信中屡屡出现“(馈遗钱物)非所敢当,辄付便者归璧,统惟亮原”之语句,更是情真意切,至今读来也令人赞叹不已。

    可以说,终因《张太岳集》的薪烬火传,究竟还是让张居正这位亘古扬名的平民首辅在庇佑天下苍生的种种壮举中,展示出了他那特有的胸襟才情、秉赋抱负、人格习性,以及谋略智慧等个性心理品质;而通过他的那些书牍所显示出来的他那清廉品质,于是于字字珠玑的字里行间,闪烁出了眩目的光彩。

    总之,为万历甲申年在荆州张家所查抄出的“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财产来源予以正名,应当是合理评价张居正这个历史人物的重要依据,此前那些信口开河胡征滥引的做法,都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表现。起码,当年明神宗在对张居正定谳时,那个想用都没敢用的“贪”字,真该从张居正的头上给“摘”下来了。与此同时,对于张居正在执政十年期间杜绝馈遗、严禁请托而展示出来的廉政思想,以及清节自持的从政操守,应当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恢复这位杰出历史人物的原有面目。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评论(66)

热度(860)

  1. 共128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