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入画屏秋缈缈

太岳粉。欢迎日主页欢迎留评。杂食党无洁癖。置顶被屏,同人都在“太岳的同人”合集。叫我“缈缈”或“麓麓”随意。在word单机一个太岳原型的长篇古言,短篇暂时咕咕咕😂扩列请私信。
wb:太岳白圭潇湘外

张居正给李春芳的信合集(春芳透明体质下隐藏的惊人历史支线!)

惊呆了!原来春芳的父亲和老张的父亲认识,而且很投缘!老张对春芳一个做官的儿子很照顾,老张的儿子还跑去扬州看春芳,带了春芳一堆礼物回家,老张也没有推辞!老张信件里很少送礼给别人,别人送礼一般推辞,但他们两个一直互相送礼物。还有大家记得李维桢吗?就是那个21岁的欺负王家屏的湖北京山庶吉士,老张对他很提携,后来老张死后李维桢给上疏替老张喊冤遭到打击。他。。。他。。。竟然是李春芳的远房侄子(这一点来自李维桢给李春芳写的族谱序言)。。。以及他们后代联姻了(见文末我摘录的兴化县志)

--------------------------------

    《答石麓李相公》

    弟平生孤孑寡与,独受知于门下。及同居政府,一心协德,庶几有丙魏同心之谊。中外士民,亦靡不欢悦和合,各适其意,不啻坐春风而饮醇醪也。 

    岂意风云倏起,阴晴顿殊。昔为比目鱼,今作分飞鸟,人生聚散离合,可胜叹哉!怆然,怆然!

    绿野开尊,庭闱绚彩,且用慰心自娱而已,他何足论。盛使回,草草附此,诸惟台亮,不宣。 

   【张舜徽注:此信是在隆庆五年写给李春芳的,李春芳于隆庆五年为高拱排斥致仕,张居正致书表示劝勉。比目鱼分飞鸟这句在这封信(我买了这本有注解的纸质书《张居正集》,更好地八卦书信23333)】


    《寄石麓李相公》

     不奉瞻对,五易春秋,谅翁念我,亦如我之思翁也。别后无可奉闻者,唯平生所与共许委身致主之义,则不敢有一毫有负于久要,独此庶可少慰尊怀耳。

    但弟以菲薄,回翔廊庙,而翁以重望,独淹留林壑,揆之古人弹冠之谊,殊用歉然。 

    贤郎以庭阐念切,特假一差省觐,便中草草附候,别具侑柬,统惟鉴纳。

  【此信写于万历三年。春芳的儿子想父母,老张派他回老家出差顺便看父母,还给春芳附上礼物希望他收下。】


    《答石麓李相公》

     伻来,辱翰贶,深荷雅情,及备询起居万福,复慰悬仰。弟自受事以来,于兹四稔,碌碌无以自效。所赖主德日明,宫府清肃,百司奉职,边垂少警。 一三黠肆干纪者,咸就诛夷。仰惟宗社灵,孚佑圣主,而弟以浅薄,会逢其时,优游苟禄,窃余荣以自被,殆有天幸焉。顾值休明之俾耆德硕望,遗置在野,不能引荐,深用愧歉耳。 

    贤郎请告,谨遵命属所司覆行,别具侑柬,统惟鉴荐。 

【此信写于万历四年,李春芳的儿子又借出差回家看父母了,老张又同意了,又给春芳附上礼物(考成法在哪里?不是说好的不允许大家借着出差办私事的吗?)


    《答石麓李相公》

    去岁或传云,老伯已捐馆舍,然久之不见有请恩疏,心窃疑之,坐是久缺吊唁,歉甚。兹辱 大疏,即属所司覆允,视彝典有加焉。盖上之笃念旧老,而推本所自如此。弟于是乃敢以生刍薄奠,因归使而布之仙几。承以老伯隧碑见委,弟虽不文,素辱同气之爱,敢不敬承。但嘉贶非所敢当,辄以璧诸使者,拙作俟秋冬间呈上也。 

    近闻中玄疾甚,已成痿痹,可叹。明年主上大婚,弟将告老矣,而翁又抱此大戚,宇宙茫茫, 

    一相见无日,感今悲昔,怆然为怀,奈何!奈何!

  【此信写于万历五年。李春芳拜托张居正给他父亲写墓志铭,张居正答应等秋冬就写(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找到墓志铭原文,万历五年秋冬,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有心思写了……),又给春芳带去奠仪。信里还感叹高拱病重,肢体不能活动了。】


   《答李石麓相公》

    不孝积愆累衅,遘兹闵凶,远辱慰唁,兼拜厚奠,无任哀感。 

   念先人昔得侍于年伯翁,投分不浅。翁之爱弟,有踰同气。

   今年伯翁与先人相继永逝,而翁与弟,同抱僭忧,以此言哀,哀可知矣。顾翁谢政,归侍数年,养生送终,两俱无憾。弟一别先人,十有九年,生不得侍养焉,没不得视含焉,乃又为时所羁绌,不得一申凭棺之情,抱恨终天,死不能赎。此则弟所遇之尤舛,情事之独苦,而翁之所不知者也。天乎痛哉!谁则怜之? 

   顷已面恳圣慈,俟大礼成后,当复申归葬之请。想翁所垂念者,辄以奉闻。使旋,草草附谢, 

   嗣容颛裁。统希鉴亮。 

   【这个?老张在信里说他父亲和春芳父亲认识,而且很投缘?所以老张和春芳情同兄弟。这是什么情况?湖北京山的李维桢是李春芳的族侄,所以是春芳的父亲去湖北探亲和老张的父亲认识的吗?还是老张的父亲跑到扬州去玩认识的春芳父亲??(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此信写于万历五年,张居正向春芳诉说两个人父亲在同一年先后去世的痛苦心情。】


    《答石麓李相公》

    弟违远光仪,于兹十载矣。以绵力负戴之不暇,无能时时修问左右,以自罹于疎薄,无所逃罪。 

    翁不加督过,已为厚幸。乃辱寻旧盟,怀之以好音,临之以重使。豚儿忝窃,又承厚情遣绻,珍贶骈蕃,益彰弟之不德也。愧感、愧感! 

   弟以谳劣,谬肩重任,恒恐中道颠蹶,有负夙昔期许之心。兹幸主德日新,国家无事,弟乃以其间乞身而归。未蒙俞允,付嘱愈重。早夜兢兢,诚不知死所矣!翁素怜我,何以策之,俾获全于末路乎? 

使旋,草草附谢。鄙情薄敬,肃具别楮,统惟鉴存。

  【万历八年,老张的儿子去看春芳,春芳送了他一堆礼物?而且老张不像平时那样对送礼全部退回,很自然的收下表示感谢。这封信里面老张开始了对朋友的习惯傲娇“诚不知死所矣!”然后老张给春芳回赠了礼物。】


---------------------兴化县志里面的内容-----------------------------

在兴化城的中小型南货店中,有一家始创于清咸丰末年的“同成号”南货店,该店张姓业主几代人清白做人,诚实经商,乐善好施,秉承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经商道德规范。

据《昭阳百忍(太和)堂张氏宗谱》、《江陵张氏家谱》、《湖广汉川张氏宗谱》记载,(此处省略1000字),时年15岁的张居正最小的儿子张静修(府学生,已聘李氏,不久圆房)事先避难藏匿于其岳父、工部尚书、湖广应城县河头湾人李幼滋家。后来,张静修与妻子李氏又由文学家汪道昆(与张居正为同科进士,官湖广巡抚)安排避居汪道昆祖籍江西婺源。过了一段时期,张静修夫妇又投奔张氏世交顾峻(祖籍苏州,其父顾璘官南京刑部尚书)而迁居苏州阊门外山塘街,以替碾坊踏碓舂米和磕圆子粉为业,遮掩身份。 

清康熙初年,张静修之子再迁兴化南乡西曹垛村(省略若干代。。。。)延至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张荣甫次子张馨之(名惟楷)在精明强干、善于理财的妻子李氏(明“状元宰相”李春芳后裔)鼓励下,离开东门,毅然去银北门创业。


评论(22)

热度(85)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